|
|
馬票(讀音馬標)是有別於其他形式的獎券,是一種結合馬會賽事的博彩方式。馬票在早期的香港社會廣受市民歡迎,尤其當馬票的開獎結果是配合馬會的重要賽事,而馬票主要可分大馬票與小搖彩兩種。
馬會首先以攪珠方式從已售馬票中抽出入圍號碼,並將號碼隨機編配予一批馬匹,當中部分馬匹將會在馬票賽事中出賽。號碼與該賽頭馬相對應的馬票,即成為頭獎彩票;二獎和三獎亦以此辦法決定,而其餘入圍馬票均會全部獲得現金獎。
馬票以大馬票最為重要,獎金亦最多,由幾十萬,到後期超過一百萬獎金。在五十年代,一百萬可以購買幾十層洋樓,故此當年流行以「好過中馬票」來形容運氣極佳。
大馬票於1933年之前每年只舉辦一次,1933年開始每年舉辦兩次,而由於廣受歡迎,翌年更增至每年四次。因應舉辦馬票賽事時的季節,大馬票亦稱為春季大馬票和秋季大馬票。
戰後的馬票售價為每張港幣二元,在當時來說已是非常昂貴,所以市民有時會集資購買。有些人亦會藉馬票賺取額外收入,他們會將購自馬會的彩票,以每張港幣二元一角的價錢在酒樓轉售,其中的一角利潤在當時已足以購買一份白粥油條。據說售賣彩票的年輕女郎,生意特別興旺。
馬票的受歡迎程度於六十年代開始逐漸減退。首先,政府於1962年推出一種獎金比小搖彩為高的獎券,而馬會亦開始增設新的賽馬博彩種類,例如1964年推出的「連贏」和「科卡士」、1965年開設的「孖寶」,以及1973年加設的「三重彩」。此外,六合彩於1976年推出,讓市民有更多機會贏取更豐厚的獎金,最終馬會於1977年完全停辦馬票。
馬會在1999年重辦馬票,發售千禧馬票與市民共慶千禧年到臨,當年反應熱烈,千禧馬票迅速售罄。
為慶祝香港賽馬會成立125週年,馬會將於2009年10月2日起推出125週年紀念馬票,將馬會服務社群的里程碑及多匹頂級名駒一一呈現。
|
|
|
|